教招错题本
1.教育心理学
下列属于感觉对比的例子的是()。
A.美妙的音乐很悦耳,像春风拂过面颊
B.红色T恤上的灰色图案看起来会略显绿色
C.洗热水澡时开始觉得水热,稍后觉得不那么热了
D.注视日光灯后看白色的墙壁,会先出现灯的亮的影像,再出现灯的暗的影像
我的C
正确B
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红色T恤上的灰色图案看起来会略显绿色,T恤的红色和灰色构成了感觉对比。B项正确。
A: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美妙的音乐是听觉,春风拂过面颊是皮肤觉,体现了联觉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选项中,开始觉得水热,稍后觉得不那么热了,这是感觉适应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选项中,“注视日光灯后看白色的墙壁,会先出现灯的亮的影像,再出现灯的暗的影像”属于视觉后像。
下述现象中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有()。
A.在嘈杂的闹市里别人喊自己的名字也容易听到
B.在一定距离内看一个人会觉得他高矮不变
C.在阳光下煤反射的光远大于暗光下石灰反射的光量,看起来石灰总比煤亮
D.画家只画几笔,便能认出他画的是什么
E.游览黄山时见到一块石头,导游提示其很像一只雄鸡,此景点叫作“金鸡叫天门”,于是越看越像
我的AB
正确BC
A.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在嘈杂的闹市里别人喊自己的名字也容易听到”是知觉的选择性
C.“在阳光下煤反射的光远大于暗光下石灰反射的光量,看起来石灰总比煤亮”是亮度恒常。不管光线怎么变,石灰的亮度比煤块的亮
到了晚餐时间,小杨同学本来不饿,但他到食堂转了一圈,闻到香气,看到炒菜的色泽,顿时感觉饥肠辘辘,这体现的是()规律。
A.联觉
B.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C.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D.感觉对比
我的A
正确B
小杨同学本来不饿,但是闻到气味、看到色泽就感觉饥肠辘辘,说明不同感觉之间互相影响。B项正确。
A.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这里有多个刺激(看、嗅)
C.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些感觉失去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D.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实验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法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D
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和观察法等。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引起被研究者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主要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调查法是指依据调研目标,通过向被调查者提出相关问题,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类型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一个人或一组人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如学习困难儿童、智力超常儿童等
观察法是指研究人员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观察日常教育教学情境中的人或活动开展,进而连接其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
巴普洛夫通过自己著名的“狗摇铃分泌唾液实验得出遗忘的原因是()。
A.记忆痕迹衰退说
B.干扰抑制说
C.提取失败说
D.动机说
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A
记忆痕迹衰退说也称为自动消退说,代表人物是巴普洛夫。
B.干扰抑制说的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C.提取失败说也称为舌尖现象,代表人物是图尔文。提取失败说主张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D项:动机说也称为压抑说,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动机说主张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日常生活中,由情绪紧张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
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称为()。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A项: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B项:运动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C项: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学生在考试中做主观题时,其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与再认。
回忆与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
回忆是指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如学生做主观题。
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如学生做选择题。D项正确。
学生考试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的知识,这主要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题干中,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的知识,这是准备性的体现。
A项:敏捷性是指记忆的速度特征,即识记的快慢
B项:持久性是指记忆的保持特征,即保持的时间长短
C项:准确性是指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与题干不符
小学生也能掌握运算法则,把握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这体现了小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
A.敏捷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我的答案:
正确答案:B
A.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越来越强。
B.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表现在间接推理能力增强,思维的抽象逻辑水平提高。因此本题选B。
C项: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应对变化。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表现为:(1)“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2)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3)儿童组合分析水平不断提高
D项: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上的表现。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发展趋势表现为:(1)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2)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
某学生刚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双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体现了该学生()。
A.注意的转移能力差
B.注意的范围窄
C.注意的分配能力差
D.注意的稳定性差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A项: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
B项:注意的范围是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D项: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某学生初学英语时常常感觉枯燥难学、心灰意冷,但班主任替他报名了英语演讲比赛后,他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意义,从此开始刻苦攻读英语。这类注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有意注意发展而成的更高级的注意。在有意注意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随着活动的变化,人们会慢慢对活动本身也产生兴趣,即产生了直接兴趣。主体对困难的承受程度会随之提高,因而就不再感到困难,维持这种注意也就不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了,有意注意就转化成了有意后注意。题干中,该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即产生了直接兴趣,这时主体的注意为有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活动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对活动意义的理解越清晰、越深刻、越完整,有意注意就越容易引起和保持。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注意,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
师在班会课上强调:“当你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你自然而然地就会排除那些影响你听课的因素,学习效率必然会提高。”王老师的话表明了注意具有()。
2022安徽教师招聘模考大赛(第五季)第20题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监督功能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选择功能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注意,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或活动,同时抑制和排除那些无意义的、无关联的,亦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无关的事物或活动。
题干中,王老师认为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可以排除外界干扰因素,这表明人们会选择有意义的事物,而排除无关的因素,这是注意的选择功能。
维持功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得到清晰和准确的反映为止
心理学认为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注意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监督所从事的活动,使之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一旦活动偏离了预定的方向或目标,人就会立即发现,并予以调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一心二用”和“三心二意”描述的都是注意分配。
我的答案:✔️
正确答案:❌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题干“一心二用”描述的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题干中,“三心二意”描述的是注意的分散。
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
B.流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C.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D.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
我的答案:CD
正确答案:ACD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而晶体智力则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
毛泽东年少时为了锻炼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故意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长沙城门口看书,他在闹中求静,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潜心读书,坚持完成意志行动。这体现了意志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我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意志的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
-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独立自主不需监督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与题干不符,
-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与题干不符,
-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
题干中,毛泽东在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长沙城门口看书时能够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潜心读书,坚持完成意志行动。体现了意志的自制性。C项正确
当我们看到阳光的时候就会感到希望,看到乌云密布的时候就会感到失望,这种感受属于美感。
我的答案:❌
正确答案:✔️
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时体验到的一种情感体验。题干中,阳光、乌云都属于自然界中的事物,看到自然界中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美感。
我国古代管子说的“衣食足则知荣辱”,与下列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 ()观点是最吻合的。
A.人类基本的需要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
B.人类的需求与个体的生存有关,最主要是追求自我实现,然后才逐渐考虑安全、社交、尊重、最后才满足生理需要
C.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基本需要为生存所必需,较高层次的需要,在维持个体生存上没有基本需要重要
D.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
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A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先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后是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人们的需要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衣食足则知荣辱”是指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仓廪实、衣食足是物质基础,知礼节、知荣辱是精神需要。即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这体现了需要的层次性。故正确答案为A。
- B项: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存有关,最主要是追求生理需要,然后才逐渐考虑安全、社交、尊重、最后才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排除
- C项: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与题干中“衣食足而知荣辱”不对应
- D项:不符合题干管子说的“衣食足则知荣辱”。与题干不符,排除。
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
我的答案:✔️
正确答案:❌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儿童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故表述错误。